写在李首富退休的瞎扯淡
李家的香港
15年的时候,我在香港养病半年多,写过一篇文章关于香港,今天把他翻出来,稍微修改下,然后重新发一遍,一些是以前的观点,一些是增加的观点。
香港的落寞是地缘优势的丧失,这个不用说了,太多人做过分析了,原先大陆需要香港作为中转站,现在大陆自己可以直接面向世界,所以香港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很多优势都丧失了,这个我们不去多谈了。随便搜下很多文章都讲透了。
一、香港的高房价
我们重点扯就是谈谈香港的高房价的问题,不同的人对香港的评价是不同的,因为太多人都把自己接触到的世界以为是真实的世纪,许多人衣妆楚楚,进入高档场所,每天在中环碰到精英们的温文儒雅,然后就认为香港是个优雅的城市,当然也很多人每天在深水埗、旺角呆着,以为香港就是脏破乱差的城市,事实上两个是香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同时并存,关键是你想看到什么。
就住房情况来看,港人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与新加坡、首尔、东京、上海和台北相比是位列末座,人均只有16平方米,这还是90年代,上世纪90年代的数字,也就是说这20年来港人的居住数字是停滞不前的,上海在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现在已经达到36平方米,远远超过了香港,香港的物业市值是纽约的三倍、新加坡的两倍,也就说如果变卖了香港的物业就可以购买三个纽约市的物业确实很夸张,16年、17年香港楼市继续狂飙,进一步拉大了这个比例,我每次没去香港的时候,觉得北上深杭房价贵,他妈的去了香港以后,觉得大陆这个房价算啥,也就是香港的零头而已,每次都有幻觉,觉得大陆房价还会涨,但是现实分析下,其实香港绝对是畸形中的畸形代表。这么高的房价背后绝对是个畸形的社会构成。
与此相对应就是七百万香港居民基本上只有不到三百万套房子供应,而且三百万套里百分之八十都在七十平方以内的房子,而且还是建筑面积,绝大部分的实际面积大概也就是三四十多平方米。基本上要塞进一个家庭人口,价格基本上按照目前应该在400万左右,香港买房叫上车,一个上车盘,大概就是四五百万的样子(五十平),这个就是现实的香港人的生存环境,还有大概二十多万人居住在几平方米的房子里,深水埗的笼屋,你们有空可以去看看,惨不忍睹。这里,很多人会说香港的人均工资高,所以买房子不会累,现实的情况是香港的贫富悬殊很大,所谓的人均是没办法看的,我曾经说过,香港是大概2%的人,其实占有了98%的财富,所以其实就是两个阶层,很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聚集的地方,曾经有香港中产跑过来骂我说,他就是日子过的挺好的,年薪百万,很不错啊,我说那是因为你觉得很不错而已,在有钱人眼里,你这个年薪也就是人家吃顿饭的钱而已,还是个没钱人。大多数香港人年薪大概也就是25万左右,扣税候二十万左右,这两年跟大陆的工资水平差距并不是相差很大。这个就是现状,这两年香港房价飙升,估计可能上车的价格还会更高。
高房价带来的问题就很大了,全球都一样,高房价带来的伤害就是所有的人都在为房子打工,香港的高房价使得香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少数房产所有者打工,无论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的绝大部分支出都在房价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富积累,陷入恶循环的境地就是一辈子摆脱不了打工的命,例如餐饮,服装,好不容易收入高了,结果租金又提高了,使得他们一辈子在辛苦都是微博利润获得者,没有任何希望,仅够勉强维持生活。非常有名的阿一鲍鱼后来不得不关门了,为什么啊,因为赚的钱,永远跟不上香港房价的涨幅,好不容易今年营业额提升了一百万,明年房租提了一百五十万,我靠白干还不够,还得倒贴五十万,最后咬咬牙,我靠不得不关门啊。
年轻人好不容易努力上班,勤奋工作,加薪了,发现房价涨了一倍,本来工资不涨还能买套小房子的,现在工资翻了一倍,但是房子反而买不起了,所以带来的结果就是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有房子的人依赖房价上涨,进入了既得利益阶层,而没房子的一辈子在为
32 46120 32 14940 0 0 1172 0 0:00:39 0:00:12 0:00:27 3000一套房子打拼,并且可能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而很多买房子早的人,随着房价上涨,只要出租房子就能坐收房产租金,一辈子哪怕是个傻逼,不用干活也活得很好,这个差距随着房价上涨,分化越来越明显。
而买房子晚的香港年轻人基本上买了房子后,就一辈子把自己就卖给了银行,因为都是按揭买房子,所以差不多就意味着你买了房子那天起,你就要为银行打工二十五年以上,才能还完按揭款,中间你不敢做任何事情,因为一旦按揭还款出现问题,你就可能面临房子被收走的风险,一辈子从买房子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不可能有任何的变数出现,出现一个变数,你这辈子可能就完蛋了,使得香港年轻人就不可能有什么创业的想法,为什么啊,因为勃不起啊。最终香港整体就成为了一个打工主导的社会,整个社会年轻人没有逆袭可能,因为折腾不起。资本也一样,因为都看得到未来的现状,所以都追求短期交易,不追求长期投资,越来越恶性。
二、为什么香港房价这么高?所以这里引出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香港七百多万人,却只供应不到三百万套房子?香港是没有地么?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论证过,大家随便打开地图看看就行了,对比下深圳和香港,很多人千方百计的来论证香港是缺地的地方,都属于睁眼说瞎话的典型,香港至少有70%的地方未开发,大量荒废的土地既不是大家说的山地,也不是大家说的不适合集中建设用地,压根都是瞎扯淡,想下荷兰,没土地还能填海,哪怕是山地,你们去看看重庆,建设难度绝对比香港大多了,照样开发给你看。撇开荒地不说,香港这么点居住用地居然还有差不多400多平方公里是没有什么人去或者去的人很少的郊野公园,随便拿点出来做住宅,都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不呢?各种理由反对,据说是环保人士的抵制,这个鬼话用来骗骗香港人还行,反正我是不信,于是悖论就出现了,上百万人住在非常不人道的环境里面,另外一方面还浪费了很多的空地却因为环保问题不拿来使用?难不成环保比人的居住权还要更重要?如果说是的人,我建议你们这辈子干脆就住到公园的公厕里去得了。这个绝对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事情,但是就是现实的情况在香港的发生。
其实香港政府还是曾经又雄心壮志想过改变这个情况的,香港主权移交后,董建华于1997年10月宣读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十项工作计划,当中“安居”一项中,董建华订出三大目标:
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
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短至三年
这个政策的用意就是大幅度改善改变香港人的居住环境,但是这个政策的出台的时机并不好,加上商人出身的从政人员的手腕也不娴熟,好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带来了完全相反的政策预期,这个政策引发了香港的房价大跌。
当然下跌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方面的,一方面是生不逢时,97金融危机席卷香港,1997年7月2日,泰铢受对冲基金狙击,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到了10月下旬,即施政报告发表后不久,对冲基金开始狙击港股,引发1997年香港股灾,以房地产和股市支撑的泡沫经济爆破,香港经济由高峰迅速下滑,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同时下跌,但八万五建屋计划却大幅提高了香港的土地供应,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这里还有个原因是因为,香港楼市在回归前因为中英联合声明里明确限制了土地的供应,使得在97年前香港房价本身就处于历史最高位水平,随着八万五计划和金融危机两个利空而至,房价基本上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下跌了一半多,然后在随后的三年,又他妈的跌去了四成,董建华先生在他的任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伴随着房价下跌度过的,整整跌去了差不多八成,悲催的一塌糊涂,真是个悲情人物,当年他离任的时候,朱镕基总理貌似说,历史会看到他的努力,好像是这么说的。其实历史真的会证明董建华是想为香港人民做点事情的,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随着房价大跌,而由于香港大部分中产阶级都是透过把物业作抵押申请楼宇按揭,向银行借取相当于楼价的七成按揭来购买物业,但由于楼价大幅下跌七成,使在高峰期入市的业主拥有的资产价值跌至低于负债,成为负资产。不少人花费一生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完成物业的供款,退休后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物业安享晚年。然而楼价大跌使他们花了数十年才累积得来的财富转眼间化为乌有。如果在负资产期间失业,或被大幅减薪,而无法供款,银行会收回物业拍卖,业主不但变成“无壳蜗牛”,失去物业后仍然要设法向银行还债,银行也承受庞大坏帐风险。至于购入多个物业作投资之用的业主损失更大。所以,当时几乎整个香港的所有人都在骂董建华,嘲讽说:“马克思发明了无产阶级,董建华则制造了负资产阶级。”
负资产阶级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社会治安问题,也给老百姓埋下了非常不好的对政府施政怨恨的情绪,也直接培养了一批反对党出来,当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为2003年6月,香港银行单在按揭市场便需承担360亿港元的坏帐风险。这个不好的开端最后就成为一个极大的负担,使得之后的特首都很难在土地供应商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事情,之后的几届特首都基本上没在采取过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这个也只是一个原因而已,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在之后几年香港经济回暖,房价逐步回升,具备采取放开土地供应的时间里,香港政府都无所作为的核心其实还是在于香港其实本质是个家族控制的地区,香港是个典型的弱势政府,香港政府很多行为收到立法会的约束,立法会里的议员构成又是各种背景,大多数很容易被有钱人的家族财团控制,最终就会形成非常明显的博弈,看上去是政府跟立法会的博弈,实际上就是政府跟有钱人之间的博弈,这个博弈这两年非常明显也异常艰苦。最终基本上以政府全面失败收场,这几年香港立法会里的闹剧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拉布”次数不断增加,“拉布”是香港粤语对立法会中冗长辩论(英文:filibuster)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在台湾则被形象地音译为“费力把事拖”。采用冗长辩论的策略来表达特定政治目的、阻扰特定议案通过、干预政府施政,极大耗费社会成本,妨碍政府施政,瘫痪政府运作。这一点,在香港立法会尤为明显。2012年5月,立法会审议《2012年立法会(修订)条例草案》时,政府的提案仅有1条,但黄毓民、陈伟业议员一共提出了1306条议员修订案,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历史记录。
2012年10月10日至2016年7月15日,第五届立法会共举行143次会议,总会议时数达2174小时。议员要求点算法定人数的次数共1478次,所耗时间超过220小时,即超过十分之一时间都在数人头。特别是2015至2016年的立法年度,议员“拉布”要求点算法定人数至少596次,耗时约115小时。
第五届立法会共发生流会18次,其中11次在2015至2016年度会期发生。第六届立法会中,因“宣誓风波”也导致多次发生流会。频繁的拉布,极大地拉低了香港行政效率,使得政府的大量关系社会民生的议案无法得到及时通过,造成重要机遇错失、工程预算超支等许多严重后果,甚至政府正常运转也会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上届特区政府早在五年前就提出成立创新及科技局,但两次都在立法会上被反对派议员“拉死”,导致延误了三年之后才能通过,许多重大机遇被白白错失,使香港在创新科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远。
2016至2017年度财委会平均花4.2小时审议一个项目,审议时间比2012至2016年度平均花约1.8小时翻倍,重复审议已获小组委员会通过的项目数目日益增加,这导致很多工程项目被迫延误半年以上时间,造成的损失以亿港元计,你们去看看香港一个高铁站延期三年,就可以看出一个政府的效率之低下了。
最终也事实证明,香港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个钱说了算的地方,香港政府几个特首从最初想做点事情到最终都还是倒向了富豪财团这边,因为不这样,他们就很难活下去,大抵就被干掉了,如果不听话还可能被送到牢里去,这个就是赤裸裸的香港现实。
几乎香港所有的富豪都是依赖带有控制性资源获得一辈子的超额利润,推荐本书叫《亚洲的教父》,这本书除了将富豪并不如像他们自称的那样的是白手起家外,还提了一个视角,那就是这些富豪都喜欢地产、金融、码头、公用事业、隧道等现金流强、资产规模大、能坐地收租的产业。这些产业都是特许经营,拿到牌照后,就坐收经济增长的红利。普通人辛苦工作一生,钱都交给他们了。其实登峰造极并不是书里写的赌场,而是地产。至少香港的富豪都是在地产领域获得垄断性财富。因为他们控制了香港最大的一块垄断权,对土地供给的垄断。在董建华之后,香港的土地供应基本上就都没突破了,没有了土地的不断供应,供给受限的地产业价格不断飙升,逐年上涨,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丰厚回报。
最终,他们就如同土皇帝一样在这个城市里被所有的人供奉膜拜,而香港人也其实已经接受了这个现状,他们对于有钱人是天生的带有崇拜心理,理所当然认为被他们剥削是应该的,我有次在文华东方等车,许多警察在维持秩序,把出租车都赶走,然后来了一辆劳斯莱斯,下来一个司机,慢悠悠的把车停在路边,然后打开后备箱拿出东西,在众目睽睽的扬长而去,车就直接停在路边,所有的人包括警察都视若无睹,绝对好像理所当然,我打上出租车后问司机,为什么这个人就可以停车在这里,警察也没人管,他说人家是有钱人啊,有钱人在香港就是有特权的了。我说香港不是法治地区么,他说香港的法律是有钱人定了的,很正常的了。所以,当很多人跟我说香港是法治地区的时候,我都会嗤之以鼻,而且香港人自己也觉得这些都理所当然。他们会崇拜本地的有钱人,却看不上大陆来的有钱人,这个心态我们可以放到后面去谈,也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了。
在所有被香港人供奉的最牛逼的就是昨天退休的这位。我从来很佩服李,事实上,他在国内持有的土地储备,绝对是中国所有地产公司中最多的,你们去看下长和公司的报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利润远高于恒大,碧桂园,甚至在卖掉很多资产之后,依然超越,核心的原因是是因为他囤的地都在十年以上,在中国房地产其实不是一门好生意,为什么呢。因为我往往一个亿买来的地,造好候卖了五个亿的房子,他妈的又得花十个亿去买新的地造房子,所以其实每次都是在赌博,赌错一次就完蛋,所有房地产最后的情况你会发现,卖房子的永远就是赚个差价而已,只有持有房子才能真正赚到资产的钱,所以房地产公司往往是贸易流通行业赚差价的,而真正发大财的其实是那些不卖房子只持有房子的人,这个就是中国或者说全球的现状,在中国绿城卖了那么多房子,其实他赚的不多,而买它房子的人其实赚的比他多。但是比持有房子更赚钱的就是持有土地了,所以很多人夸奖李看得准,拿的住,所以是伟大的企业家,但是大家翻开所有的新闻报道看看就知道了,中国打击囤地的行为一直没有停过,谁都知道囤地赚钱多,但是有几个真正能囤住了地的呢?其实是并不多的,李绝对算一个,他基本上在大陆都没有怎么造过房子,感觉都是在卖地,这个赚的钱的确是最好的生意啊。只能说说不清道不明,香港的发展其实已经充分的证明了,持有比销售要赚钱,他把香港的这招丢到大陆来,其实是得心应手,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搞定政府能够让他把这个得心应手的生意做下去,也就是那么回事,他所有的收入构成里,这块贡献比,大家去算算,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会走。很大程度是,这个生意也玩到头的原因吧,或许这个就是他最牛逼的地方,知道何时进,何时退。
李首富当初收购和记黄埔是他人生成为香港扛把子的象征,而收购和记黄埔的核心是两个,第一个是时机,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头,该出头的时候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时间点把握的很好。第二,最关键是他会搞关系,收购和记黄埔的两个重要人物,汇丰银行大班沈弼和董事包玉刚,都对李嘉诚的收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前者简直把李当干儿子看,各种支持,后者估计是因为九龙仓收购中欠了李一个人情,投李报桃。
最终的结果是李大概以几乎不可想象的价格大概低于市场价格的一半就从汇丰银行的手里拿到了和记黄埔,并且只要支付两成的首付就行了。关键的是这两成的钱还是汇丰给他的贷款,相当于一分钱不花或者说很少的钱,就拿到了和记黄埔。这场收购开启了了李首富的人生大佬之路。
李首富在这个事情上估计收获了他人生成功的经验,那就跑不花钱拿资产永远不会亏,问题是怎么才能不花钱拿资产,核心技能就是两个,认清形势,搞好关系,他后来环顾四周发现大陆是个宝地,具备不花钱拿资产的可能性,于是携港商身份奔赴北京,还收到了邓大大的接见,于是在大陆无往不利,两个核心技能总得如火纯青,认清时事,搞好关系。
李首富在大陆拿了数不清的地,基本上都没怎么花钱,或者说花了钱都贷了款,然后只干一件事,就是囤地,别人的地囤个五六年很不容易了,各种拖,他一囤十多年压根没事情,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他他妈的十几年前囤的地,都是各个城市市中心的地,压根不用造房子,大涨以后,打个地基就卖了,他赚钱的套路简单粗暴,你们去看看长江实业的报表,利润惊人,为啥?囤地早啊。为啥能囤,囤的又是市中心?嗯,进的早,关系好。
所以,李富各种让人佩服是有道理的,懂得你要什么,然后给你要的,你要面子,他给你面子,你要钱,他给你钱,他退的越多,姿态越低,收获越大,尤其是跟那些喜欢装逼的人在一起,他就使劲让你装逼,因为你装他的逼越多,就回馈他越多,你得面子,他得里子,所以他自己也说自己是个商人,在商言商,能赚钱就行了,别的不重要,人生成功如他,做最简单的事情,赚最多的钱,就是凭借看清大势,搞定关键人,无往不利。风生水起,不容易啊。
三、民主和自由跟经济发展无关所以这个逻辑链条下来就很有意思了,香港这两年衰败是因为房价高企带来的危害,而房价高企的背后其实是供给受限,供给受限的背后其实是香港的家族富豪不希望攻击放开,总是能通过各种方式逼迫政府放弃土地大面积供应,从而维持他们的阶层利益,与之相对比的其实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个维权政府体系,他们的逻辑就是基本上不允许有钱人对他们的政府权威造成任何威胁,发现一个搞死一个,所有新加坡政府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维权体系来自于民众对自己的满意度,他们构建了很强的公屋体系,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都非常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的房子一直没有大幅度涨价的原因。当然这里也又很多人认为大陆在香港化,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香港人,尤其这代香港人,其实是生于斯长于斯,离开香港,无处可去,退无可退,政府如果不给他们寻找出路和空间,他们只能蜗居在三四十平方米房子里跟父母一辈子在一起,很少有人能离开这个去寻求出路,在房价日益高企,经济迷茫的时候,自然所有的怨气都会出来,而他们又由于认知所限制,压根不知道是什么造就他们现在这个样子,所以简单的把怨气发泄在大陆身上,这个问题我们放到后面去谈。
我们先谈谈大陆为什么不会跟香港一样的核心原因是大陆纵深很深,所有在抱怨大陆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其实跟香港比就会发现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香港人基本上在香港就是在为一个三十平方米的房子打拼,而大陆任何一个城市只要你不挑,基本上房子还是买得起的,上海稍微偏远点的房子三四万,深圳关外四五万,北京五环房子四五万差不多了。在说远点,大陆城市还分一二线,你一线买不起,你二线总买得起吧,二线不行,三线行不?所有互联网上在说大陆房子贵的傻逼,都是想着买北京长安城的房子,上海陆家嘴的房子,那谁买得起呢?在大陆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安身之所的话,房子并不困难,所以同样的情况下,大陆也在土地限制供应,但是一定不会造成供给短缺,国内的房子的调控更多是以稳为主,逐年上涨为基调,当然到了一定阶段呈现的特征,我自己感觉就是多样性供给为特征,就是有钱人你可以很贵很贵的买,没什么钱的人,也让你能有地方住,有点小钱没大钱的人也能又不错的选择,差别化对待。这个就是大陆跟香港最大的区别,香港无所选择,所以价格不断上涨,大陆选择很多,所以我不认为价格会大幅度上涨,至少有个临界点,年轻人也不是傻逼,在一个明显没有机会的城市里呆着找死,不如换个地方滋润挺好,你看东北人在东北呆的不好,现在占领三亚,日子要多爽有多爽,这种选择很多,你们去看看北海,估计也快被外地人占领了。
我们继续说下去,很多人说香港自由,民主,这个问题,其实我说过很多次,我也懒得扯淡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民主,我只是建议他们去香港看看,香港其实是从来不是个民主的地区,港英时候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估计可能是,但是这个不重要,我们要知道自由民主的目的是什么,是先保障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个人生存都是问题,还谈自由和民主就是大傻逼了,亨廷顿说过,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所以很多公知都是自己吃饱了想要自由就以为全世界的人都跟他一样吃饱了饭开始要自由了,对于绝大多数民众而言,稳定的社会秩序,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第一位的,自由其实是靠后的,如果认识不到这点,就喊着要自由的,我基本上都归类为是傻逼。
在香港占中事件的时候,我说过那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集合,政治问题,往往会借着经济问题来扩大和发酵,例如叙利亚,看上去是西方干涉,实质其实是国内天灾使得大量农业人口挤入城市,急剧推高失业率,在此基础上引爆了很多社会矛盾,从政治体制角度来看,台湾,香港扯的民主,其实本质上而言,台湾是民粹主义,全民政治化,结果是没人做正事。
而香港,就更扯淡,压根就没有民主发生过,香港是建立在殖民体系上的地区,殖民时期的统治体系,也就是顶层服务体系,哪里何曾是民主体系,民众何曾有过民主?拿着民主说事,本质其实也是理由和借口罢了,并非真正的诉求,归根到底还是经济上出了问题。
我这里,没说民主不好,也没说独裁好,就事论事的说,全球民主体系下出现过很多牛逼的国家,当然也出现过很多很破败的国家,很大程度上这还是两件事,独裁不是好体制,但是许多阿拉伯地区,也一样能享受很好的石油红利,过着还不错的生活,新加坡也从来不是民主国家,一样可以靠着马六甲过着不错的日子,严苛峻法下的新加坡,也没人拿他体制说事,本质而言,这是两件事。
民主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良方,不要以为民主了,就什么都有了,你是垃圾,最终其实还是垃圾,只不过是民主的垃圾还是独裁的垃圾,仅此而已。结果因为这段话,一堆人来骂我,其实随便举例都会发现民主跟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都不是民主体制发展出来的高速增长的地区。
新加坡到现在还是威权体制,台湾是国民党一党执政的时候发展最为迅速,韩国也是军政府时期发展高速,欧洲的西班牙是在佛朗哥统治时期,增长最为迅速,南美洲的智利也是军政府时期增长最为快速,都很难说民主推动经济发展。所以,我一直说,民主其实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是经济发展了,日子好过了,然后开始吃饱了撑的要各种权利了,在日子不好过,没饭吃的时候,其实都没心思争取权利的,都忙着抢饭吃呢。不能把这个因果关系给弄颠倒了,我们太多傻逼,都以为有民主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现实很多时候并不具备相关性,我们从这个世界的构成来看,8成的民众是群体逐利性短视,追求当前短期利益,1成民众具备长远思考能力,但是却容易随波逐流,不敢坚持,只有一成民众,坚持自己看法,也按照自己的看法做事。为什么全球最近对于民主都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就在于让八成短期逐利的民众主导未来的政治方向,必然最终结果就是短期政策提出者占优,以往美国这样的国家还可以通过精英控制舆论的方式让民众跟随,现在也一样不行了。全球都开始民萃上台,右翼分子当政,民主的结果。是好是坏?很多人说西方近百年来是民主的成功,我觉得都挺扯的。根本上西方近百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底层技术也就是工业革命突破加上殖民优势,而在工业革命时代哪里来的民主?所以,民主是西方胜利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所以,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话,香港一定是建立在经济问题之上出现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是根本,绝大多数老百姓其实都拿政治问题来说事,前提是日子过不好了,所以核心其实是香港民众的生活水平出现很大程度下滑,香港回归以来随着大陆不断崛起,前面说了很多大陆为什么会起来,核心就是制造业发达,外汇大量流入,货币宽松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超越美国加日本之和,这样的国家,已经很强大了,哪怕再有什么危机和问题,总归基本底子放在这里,已经强大得不需要考虑香港和台湾重要性的地步了,压根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事情……
香港自己却因为被富豪把控,闲置土地供应,形成目前房价高企问题,使得整个地区无法创新,无法突破,屌丝逆袭成本极高,香港不得不简单依赖地产和金融这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很好,但是再好,也就只是两个行业而已,香港地区的经济没有广度,更没有深度,导致的结果就是系统风险极大,稍微来点风吹雨打,就扛不住,不是一个经济体的概念,香港后来推自由行,希望零售业能成为第三个产业,但是说实话,中国人,其实也不是中国人,只要是人骨子里是喜新厌旧的,原先来趟香港感觉很牛逼,高大上,每天朋友圈里晒自拍,拍个两三次也就这样了,变得很二逼了,开始也就不来香港了,跑到更可以去装逼的地方去了,零售业能增长,但是很有限,因为变得太快。
前面也说了,香港其实是个基尼系数非常高的地区,这个地方,基本无中产阶级,就两种人,一种有钱人,占据不到2%,但是拥有98%的财富,还有一种人就是屌丝,占据98%,却只拥有2%的财富,虽然有点极端,其实本质就是如此的,分化太厉害了。这种地区本身能讲民主也是很扯淡的事情,在香港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其实并不多,我可以断定这个地区1%和99%的人是无法对话的,民意一旦不统一就是对立加谩骂,高层讲教养,底层讲生活,能对话是见鬼了。鸡同鸭讲,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是一个义无反顾在堕落的地区。
四、大陆对香港政府的方针出现根本性错误最后我们在反思下大陆政府在这里面的根本性错误,我在15年的文章里深刻反思过这个问题,大陆对香港政策现在来看出现很大的偏差,曾经可能是对的,但是现在就是错了,说到底是不能与时俱进。前面说了,香港有过一个辉煌期,就是谁都能赚钱的年底,有钱人赚大钱,没钱人赚小钱的年代,都能赚钱,就会和谐,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趋向饱和之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增量,只有存量。这种情况下,我多赚一分钱,你就会亏一分钱,政治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过去,大家其乐融融,老百姓并不介意谁掌握权利,所以过去的殖民体系下,英国总督制,基本上采取类似国内乡绅模式,本地人自己管本地人,不要太出格就行了,所以当地有钱人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利,负责维系地方,大陆接管香港之后,一直维持的是这种语境下的模式,笼络一批富豪名流基本能稳住香港,为了笼络这帮富豪,大陆政府不遗余力的给予各种政策扶持,不但给予香港的政策支持,对他们在香港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还让他们在大陆获得了各种好处,这个前面提过,香港房地产商在大陆的土地储备绝对高于国内房地产商,为什么?自己想去。所以同样做房地产,最后国内一帮傻逼,拼命的讴歌香港地产商,却拼命嘲笑的国内地产商是暴发户,其实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
只是很多年候,我们发现大陆政府所做的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呢?是香港并没有稳住,反而问题越出越多,大形势可能是因为经济形势全球都不好,但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就是因为大量你所笼络的富豪们,并没有为你真正在做稳定香港的事情,他们利用你对他们的好,不断的剥削和压榨香港本地的民众,直接把底层民众往死里整,最终引起了大面积的反弹。
现在的香港富豪跟百姓之间处于明显的经济对立的情况就非常的明显了,房价不断上升,底层生活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大陆人开始不断来香港得瑟,在他们看来落差一下非常的大,同时,互联网催生出了更多民意渠道的时候,原先的富豪政治显得越来越脆弱,这个时候大陆还以为稳住富豪就能稳住香港,基本变的不现实了,所以估计未来几年一定是会对香港的政治体制来个根本性的变革的时候,不可能按照以前的逻辑来了。
占中也好,旺角事件也好,表面上看是反对大陆,其实根子里压根本不在大陆上,只是因为底层民众智商不够,不知道自己该去恨谁,简单粗暴的认定是回归让他们没有变得更好,其实不是的,他们该恨的首先是本土富豪,大陆最多就是监管不力罢了。但是民众是不会思考为什么的,他们只会感受到怎么了。所以,虽然我们说香港人不该把矛头对向大陆民众,但是他们是意识不到深层次的原因的,他们直观的感受就是看到曾经穷得还需要他们救助的隔壁乡下人变的阔绰起来,可以来香港炫富了,还能来香港包养二奶了,这种落差是最直接和无法接受的。激荡起的反应也最激烈。
钱和女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容易引发男人争斗的东西了。有一次一个香港人跟我就这么抱怨,说你们有钱也别那么高调好不好,很没素质的。我则很鄙视的说,拜托,三十年前你们香港在大陆比我们只会更高调,包养的二奶只会更多,一个个出租车司机都在大陆充当有钱人的时候,你怎么不去劝劝他们别那么高调,别那么没素质呢?本质不是你素质高了,只是因为你没钱了,仅此而已。
至于很多人问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去香港,这就分为两个层面来看,姑且把购物这类的分开,这类群体没有比较意义,着重考虑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还移民香港。确切说,现在香港的趋势是中低层人员都在回归大陆,尤其本身都是大陆人的更是明显,为什么?
因为大陆机会多,在香港出人头地很难,而且生活状态也很差,为什么?前面说了,房价太高,别看很多人年收入百万,但是在香港也不太买得起房子,在香港所谓千尺豪宅,也就是一百平方而已,绝大多数人住房也就是五六十平,生活质量其实很低。
而且香港面积很小,呆久了不好玩,我每次在香港真是感觉无聊死了,只能在酒店大堂呆着喝咖啡,按个脚也找不到地方,更别说泡澡了,无趣的要死,哪里有大陆热闹好玩,而且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一点,越是稳健社会,规则越是严格,而越严格的规则,必然腾挪的空间就很小,显得单调而乏味,每个人其实刚工作了就可以知道自己死的时候的样子,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是很不好的事情,耐不住的年轻人也都回大陆加入到热热闹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了,即使失败了,也是一场人生,多high。
之前我在美演讲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中国能治疗抑郁症,我开始不信,住了一段时间,觉得还真必须信,太无聊了,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在美抑郁症大多因为实在无聊乏味且约束很多,过于压抑,而来到大陆发现大陆才是真自由乐土,也没啥约束,只要不杀人放火,爱骂娘骂娘,没人管你,这里没有种族禁忌,没有性别禁忌,没有宗教禁忌,喝酒随便喝,调戏下良家妇女,不出格,最多被打一顿,没人动不动告你性骚扰,美国人平均每年十几张传票,什么时候不知道就犯法了,大陆一辈子也不见得有一张,而且大陆喜欢扎堆,人一多想得抑郁症也不容易,不像美国,一杯啤酒喝一天,好山好水好无聊,大陆是真脏真乱真快活,前者容易抑郁,后者不容易也是真的。
所以,目前趋势香港中产以下回流很明显,但是都是相对的,适合年轻人的地方一定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好静,不爱动,怕人多,更关键大陆有钱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香港是一个有钱人很少,但是有钱人扎堆把持话语权的地方,这个地方所有的政策就是保护自己的钱不被损失掉。所以建立起了非常稳固的政策制度,产权制度来保障各种有钱人的权益不受损失,所以,这样的地方一定不适合屌丝逆袭,但是很适合有钱人养老,无形中给了大陆有钱人很好的选择,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有点钱的人都期望来到香港,说白了,年轻人求生求变,老年人求稳求好,仅此而已。
可加校长新微信交流,微信号:anna91968
风吹江南小密圈上线,希望更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行。